總監思想啟 2022-2月
去年底,商戰讀書夥伴推薦了一本「華杉講透孫子兵法」,是大家公認最容易入門且易讀易懂的一本孫子兵法。書中作者特別提到孫子兵法當中最被大家誤解的一點就是:「以正合,以奇勝」
以下節錄書中華杉先生的見解:
「以正合、以奇勝」,是《孫子兵法》裡被誤讀最多的一句話。最大的誤讀,就是以奇勝的「奇」。念「其」、念「機」,是個數學詞彙,奇數、偶數的「奇」,古人又稱為「余」,意指「多餘」的部分。正兵排好了,餘下來的就是奇兵,關鍵的時候用。簡地說,就是「預備隊」。
曹操注解說:「先出合戰為正,後出為奇」,「正奇」,就是一個先後概念。不要一下子把所牌都打完了,留一張在手上,關鍵時候打出去。
兩軍對陣,先以正合,正兵合戰,雙方主帥在後面看,看到關鍵的時候,投入預備隊―奇兵決勝,這就叫出奇(機)制勝,但是大家現在都念出奇(其)制勝,「機」就成了「其」誤解了原來的意思。
品牌就是「奇兵」部隊
近來一個在業界已經二十年,長期為日本前幾大品牌代工的兒童成長家具業主,尋求美門協助要自創品牌。訪談老闆與老闆娘的時候,我特別提出兩個製造業自創品牌最容易失敗的兩大致命關鍵:
一、業主優先,自己品牌有空再做:
人力、生產線、原料等以業主需求為第一優先,等業主的單都忙完了,自己的品牌有空才要照顧一下,常見的狀況就是只要當年度的代工生意愈好,自己品就更被忽略,一到年底,才發現自己的品牌一整年幾乎沒有進展,這種情況說「我們決心要自創品牌!」我現在都知道這根本是喊喊口號而已。
那怎樣才是真的要認真做品牌:調整組織,要有專門的部門、專人、全職負責品牌的發展,給預算,按照年度目標,落實每個月、每週該有的進度,品牌就像養小孩,日日都要餵養,你不餵養他,沒有養分,品牌長不大,就沒有機會長到可以「奉養父母」的一天。
對代工廠而言,品牌這支部隊就是「奇」兵,是在代工本業之外,另外播出的資源,用來開拓另外一個可能,布局另外一條可能的發展道路,沒有另外的軍事佈署,品牌之後必定會沒有勝利的機會。
二、不平等的比較,扼殺品牌生存空間
接一張代工單,小則一個貨櫃,大則數十個貨櫃,甚至一年只要一張大單,就豐盛有餘,滋潤的不得了的;反觀自創品牌,特別是B to C的生意,一筆訂單一個客戶,小錢一筆一筆慢慢收,許多企業,在評價品牌與代工業績時,總是不小心就露出不屑的語氣或是表情:呈現出,「你們做的是什麼乞丐生意,我們一張單的營業額就夠你們忙上好幾年的業績了啦!」這時候如果老闆沒有認清自創品牌的價值與意義,跟財務部門一起投射出睥睨眼神,那這個品牌很快就會胎死腹中。
如前面所言,自創品牌是生一個孩子,養一個孩子,沒有養到十七八,要如何能養家?才一歲就要讓他挑水、掃地、下田嗎?
每次只要遇到代工業主問我:「總監,我接一張單很快就可以算出來何時可以收到錢?獲利多少?可是品牌投資,你可以告訴我,到底要投多少錢?多久時間?才能達到獲利嗎?」
我都很想回答他:「我不知道。」
事實上,我如果知道,我就自己下去投資就好,而且如果是這種心態,證明還沒有想明白「自創品牌」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因為不懂,那根本不可能賺到品牌的錢,建議還是好好經營代工就好,代工做的好,也是可以很賺錢。代工業主常跟我提到,品牌主賺的都是「暴利」,他們出貨的成本才佔多少?市場末端售價竟然可以賣那麼高?其實這是我們不懂人家品牌經營的技術,品牌端投資的可能不少於工廠的設備和研發,有什麼本事就賺什麼錢,這世界的遊戲規則就是這樣。
做品牌的第一步是要「有餘裕,能多做一點」
品牌因為賣的是價值認同與追隨,甚至更高明的來說是「信仰」,因此品牌操作的是情緒、是五感、是共鳴、是夢想,這些都奠基於一而再、再而三持續的感動累積,因此,經營品牌必須有「餘裕」,要能「多做一點」:包裝明明有盒子就好,要有品牌力就必須講究設計、外型、色彩、材質、故事等,這些說穿了就是要多花好多倍的時間、力氣與金錢,才能達到讓人感動與認同,而非只有功能與實際使用的需求滿足。
要能夠深深打動人心,這牽涉到的技術包含:對人性的了解、對社會脈動的觀察能力、訊息傳達、溝通設計、視覺美感、生產製造、研發創意等等綜合的技術與專業,一點都不與工廠生產製造一個產品簡單,甚至要投入更多的金錢與資源,才能達成,然而,我們整個產業對此的認知還十分薄弱,品牌的觀念和技術等才剛剛起步不久,目前掌握產業經營實質的核心族群還是以「製造腦」為主,還須再跌代更替,才能趕上品牌經營的需要的觀念與技術。要超越實際功能,為了感動人心,多做一些,這才是投入品牌的第一步正確心態。
你期待在哪個領域「年年有餘」?
新的一年開始,你期待在哪個裡用多佈署兵力,預備自己的「奇」兵?
是體力健康?是心神思緒?是專業知識的累積?是時間的安排?還是金錢的預備?
不論在哪個領域,期待我們在所要投入的戰場都能為自己備好「奇兵」預備隊,
不要一下子把所牌都打完了,留一張好牌在手上,關鍵時候打出去,為我們打贏人生戰場的勝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