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監思想啟2022-11月號
好公司一定會賺大錢?
前一段時間,美門團隊訪談業主Liz 梨子咖啡館蔣敬三執行長談B型企業,過程中我自己也激發我們許多思考。猶如蔣執行長論文提報中,口試委員問他的問題:你們梨子咖啡館做了這麼多對社會好的事,但是對營業額有帶來正相關的改變嗎?
說實在話,短時間很難看到明顯與業績的正相關。
每次有人想要了解公司營運的狀況,第一個就是問公司有多少人?第二就是問營業額有多少?但是難道評估一個好公司沒有別的角度嗎?一家公司對員工、對待供應商、對待社會對於客戶服務的模式,以及帶來社會的影響力,如果這一些無法立即反映在我們的營業額上面,難道我們就不是一家好公司嗎?
B 型企業和ESG企業
在探討上述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B型企業。
推動B型企業的是2006年設立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非營利組織- B型實驗室(B Lab®),致力使「人們的商業活動發揮對社會及環境的正面影響力」(people using business as a force for good ™)。主要推動B型企業認證及維護管理商業影響力評估(B Impact Assessment, BIA)之標準工具;並倡議與公司治理相關的法律框架如共益企業(Benefit Corporation)的立法。
其願景是使企業的目標不只是在於「成為世界最好的企業」,而是「對世界最好的企業」,也因此人類的商業活動達到一個對所有利益相關者共益、包容且永續的經濟體。
簡單來說,B型企業就是對「世人好」的公司。
另外一個,最近大家應該也很常聽到的名詞「ESG企業」,我們也為大家解釋說明:
為什麼專家都要投資ESG評分高的公司?為何大企業都要做ESG管理?
ESG是Environment,Social ,Governance三個字的縮寫,從經營理念出發,從思維到行動,讓企業進行全面的永續改造。投資人會想投資「會賺錢」的公司;消費者會想購買「好品質、有誠信、有道德」公司所生產的產品;ESG 就是一間「好公司」三個健康檢查指標:
● 環境保護:是不是一間愛地球的公司:有沒有「偷」或「搶」了地球後代的地球資源
● 社會責任:是不是一間照顧人的公司:從員工、上下游供應商到消費者,都真心對待
● 公司治理:是不是一間負責任的公司:財務公開透明、管理有效率、負責任合理賺錢
落實ESG,企業不再只是喊口號,而是有明確的執行計劃,達到地球、企業關係人、消費者共好的局面,這才真是一間具有永續經營、友善地球、與人共好的真正優質「好」公司。
既然B型企業就是對「世人好」的公司;ESG要做的是一家對世界、對社會真正帶來益處,真正的好公司,如果我已經了解我所選擇的是一條對的路,難道我也要用一個過去既有與相對狹隘的方式來評估自己的價值嗎?
在《小,是我故意的》,這本書中,作者傳達:有些公司刻意的選擇完全不成長,甚至刻意讓生意不要做太大。這些公司的共同特徵是:他們努力讓自己成為同行裡最好、最頂尖的。因為,在他們心中,還有別的目標,比「規模大、成長快」要來得重要。這個目標,常被許多主流大企業所忽視,但卻是他們成功獲利的關鍵:因為小,所以更靈活,而且更自由。
談到靈活,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個這幾年管理界非常熱門的字VUCA。
VUCA是volatility(易變性)、uncertainty(不確定性)、complexity(複雜性)、ambiguity(模糊性)的縮寫。1990年代末期,美國戰爭學院在一份培訓21世紀軍官的報告中,預言了一個非常「波動、不確定、複雜和模糊」(volatile, uncertain, complex and ambiguous)的世界,簡稱VUCA。
如今,疫情後的世界,VUCA不但已成為世界秩序的常態,用來描述企業經營環境的本質:
● 波動性:變化速度加快
● 不確定性:缺乏可預測性
● 複雜性:因果關係相互關連
● 模糊性:誤判的風險增大
競爭、需求、技術和政策都在快速變化,迫使企業必須快速回應,做出調整。因此近年來,愈來愈多企業開始追求「組織敏捷性」(organizational agility)。
敏捷性是什麼?最簡單的定義,是企業針對環境變化,進行快速偵測和回應,以維持或提升其市場地位的能力,很顯然地,相較於大企業,小型企業的靈活和應變能相對更高。
或許這是B型企業以及社會落實ESG要提醒我們思考的:我們能不能轉換一種眼光、用新的判斷、新的衡量指標來看待公司的價值,以及發展的目標?今天起,我也要更有自信,脫離被營業額以及公司規模限制、框架式的企業價值評估模式。
美門期許自己成為「最大的小公司」,因為我們think big,我們是從永恆的角度來思考、看待自己每天做的事,因為上帝才是我們的老闆,祂說了算,我們聽令於祂的決策:
實際上,我們是神的創作,是為了美善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被造成的;神早已預備好了美善工作,要我們在其中行事。 聖經 以弗所書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