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監思想啟2022-12月號
ESG 就是一間「好公司」三個健康指標
ESG是什麼?為什麼突然紅了起來?最近是否走到哪都聽到ESG?它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專家都要投資ESG評分高的公司?為何大企業都要做ESG管理? 你是否跟我有著一樣的疑問?ESG 之所以開始紅,一方面是聯合國持續倡議行動。二來是企業大哥大們也深知,如果地球都沒了,大家將來都沒有生意做。
早在 2004 年,聯合國就提出全球契約(UN Global Compact),建議以ESG作為評估企業經營的指標。ESG(Environment,Social ,Governance)三個字的縮寫,從經營理念出發,從思維到行動,讓企業進行全面的永續改造。投資人會想投資「會賺錢」的公司、消費者會想購買「好品質、有誠信、有道德」公司所生產的產品,ESG 就是一間「好公司」三個健康檢查指標:
環境保護:是不是一間愛地球的公司:有沒有「偷」或「搶」了地球後代的地球資源
社會責任:是不是一間照顧人的公司:從員工、上下游供應商到消費者,都真心對待
公司治理:是不是一間負責任的公司:財務公開透明、管理有效率、負責任合理賺錢
落實ESG,企業不再只是喊口號,而是有明確的執行計劃,達到地球、企業關係人、消費者共好的局面,這才真是一間具有永續經營、友善地球、與人共好的真正優質「好」公司。
隨後2015年聯合國通過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包括性別平等、永續消費與生產模式等,成為 2030 年前世界各國努力推動永續發展的方向。
企業大哥大,欠債還錢,帶頭拚永續
另外一個永續界你不能不知道的知名行動是 2015 年聯合國氣候峰會的「巴黎氣候協定」,超過百個國家同意在 2050 年前達到碳中和目標。既然許下承諾,就必須以具體行動來落實,蘋果宣布在2030年達到碳中和,微軟串連 NIKE、星巴克(Starbucks)、聯合利華(Unilever)、賓士(Mercedes-Benz)、等領導者,成立「Transform To Net Zero」聯盟,致力於推動各個產業往淨零排放轉型。因此,速度快的企業選擇最快 2030 年,或最慢 2050 年達到淨零或是碳中和的目標。
這裡同步幫大家小小科普一下,什麼是「碳中和」?文字看起來很科學,簡單邏輯來說,就是欠債要還錢, 企業生產製造過程所產生的碳排,必須透過「補償行動」把這個負債補回來,常見的方式就是植樹,和使用「潔淨能源」(例如風電或是太陽能)來「還債」,你可以在頭腦想像一個畫面,天秤的左邊就是企業所在一定時間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右側則是再生能源以及植樹所吸收的碳排量為了達到平衡,企業必需達到「欠債還錢」(碳中和)、「無增無減」(零碳排),才得以永續經營。
ESG會是個好生意嗎?
ESG聽起來是一件好事,但是消費者到底會不會為了ESG概念的品牌買單?甚至願意多付錢?
答案是,會!
根據McKinsey&Company在2012年對500位企業高級主管,以及1000位歐美國家的消費者所做的調查顯示發現,如果產品的功能没有太大差別,有超過70%的受訪者願意在汽車、建築、電子、傢俱、包裝產品的類別上面多付至少5%的錢購買具有綠色概念的產品。(同步閱讀:永續是個好生意)
另外,勤業集團發佈在Deloitte Insights的「2022年全球行銷趨勢報告」中,針對全球19個國家,也包括亞洲的日本、印度、與中國)1150位18歲以上的消費者進行的調查,結果指出,有86%的消費者希望企業主可以為社會議題發聲,像是零碳排或是保護用戶隱私等;也有57%的消費者對於提倡社會公平議題的企業有更高的忠誠度。
除了國外,知名調研公司凱度的〈Purpose in Asia〉報告也同樣肯定了這項說法。調查顯示, 95% 台灣消費者希望品牌參與自己所關心的議題;61% 台灣受訪者表示,更願意購買這些貼近自己觀點的品牌。台灣2020年由社企流發起的「企業倫理認知與行為調查」, 有超過八成青年認為,每個人都有責任讓社會變得更好;更有超過九成的青年表示,企業的目標不應該只是賺錢,也需考量社會和環境問題。尤其Z世代對ESG概念品牌的支持比例更高,這對2030年消費市場三成以上都將由Z世代貢獻的趨勢之下,品牌與企業主不得不更加注意這股消費意識的崛起。
時尚產業提出:永續是「新奢華」
經歷過烏俄戰爭、新冠疫情、溫室效應等重大危機,徹底改變來年輕世代的消費習慣,從原本追求的物質到現在追求好的品牌理念。撕掉你對奢侈品牌「浪費」的標籤,時尚界不斷透過創新突破,重新定義了奢華。
Balenciaga 春夏Mud時裝秀,透過重新定義自我身分,道出了許多如:LGBT、弱勢族群等人權議題。
Chloé成為時裝界第一個得到B型企業認證的奢侈品牌。推出全系列再生羊毛絨及羊毛針織,總碳足跡減少400%。(認識B型企業,同步閱讀:最大的小公司)
Chanel訂立 Mission 1.5 ,正視氣候議題,預計在2030年以前,透過低碳的生產技術,降低環境影響,達到正負1.5度的氣候目標。
儘管每年仍有將近51.7%的奢侈品最終在垃圾填埋場成為污染。新世代的設計師及奢侈品牌不斷透過創新技術及反叛理念,告訴我們:永續才是新奢華。
「永續」讓品牌價值倍增
一件素白T-shirt ,掛上Lativ售價也許$198,掛上adidas 變身$1980,換上 GUCCI有可能上漲到$19800,這其中的差別除了品質與設計,最重要的關鍵還是在於品牌,這就是所謂的「品牌溢價」的效益,也就是品牌所創造出來的資產。產品可以在工廠生產製造,但是品牌卻是在消費者心中,品牌資產也是「消費者說了算」,他們認為有價值,就是有價值,願意為了這個品牌多付出多少,全憑消費者心中對品牌的價值認知而定。
說到這裡,您可能也會想問,是否有哪些方法可以強化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和價值認定嗎?當然有,品牌學者會用很多專業的分析來說明,但是用最簡單的說法就是:和消費者站在同一陣線,把他心中認為重要和有價值的事擴大到最大,而且持續不間斷,甚至表現出比他更關心。
在這個ESG的時代,未來品牌要在消費心目中佔有一席之地,成為一個偉大的、卓越的、前瞻的品牌,那就必須讓消費者對於企業聯想到更多關於ESG的要素:例如Apple 推動綠色供應鏈,希望要在2030年達到碳中和;生產戶外服裝、用品巴塔哥尼亞公司(Patagonia)專注於環境的保護,在2022年,公司創始人喬伊納德宣布捐贈整個公司,將公司所有利潤用於環保事業;TESLA投資於綠色能源開發;Nike 以「Move to Zero零碳行動」為目標,Nike訂下10大循環原則,包括:
循環性 Cyclability、拆解性Disassembly、耐用性 Durability、原料選擇 Material Choice、浪費避免 Waste Avoidance、綠色化學Green Chemistry、可翻新性 Refurbishment、多功能性 Versatility、循環包裝 Circular Packaging、創新模型 New Model。根據2019公布的財務官方數據,Nike該年度運用了超過10億個回收寶特瓶。目標在2030年減少30%的供應鏈碳排。
明確訂立品牌永續支點,企業更有策略設定永續執行原則,從產品概念發想、原料選擇到包裝設計,Nike 持續用行動證明自己,透過永續發揮正面影響力。給予這個世代一個更好的選擇。
要讓消費者對品牌產生這樣的聯想,絕對不是偶爾做一兩件環保的活動,放個煙火,必須持之以恆,累積足夠好的口碑以及好感度,最後才能在日常的生活,以及消費選擇中,讓消費者自然而然對品牌產生正向的聯想。
最終,這樣的聯想,最高的價值就是產生品牌忠誠, 無論品牌表現出更多元包容、關懷弱勢、消除貧窮、減碳、多元性別友善等, 都讓消費者願意更加擁護品牌,並且以實際的消費來表現具體的支持行動。
期許2023 打造美門成為最有永續意識的行銷公司
從2022下半年開始, 美門開始正式導入永續教育訓練課程,在美門粉專( 行銷槓桿魔法師推出#永續麻瓜小學堂 ,分享這段時間我們所學習到的永續相關概念和知識,幫大家以最輕鬆簡單的方式植入「永續思維」,換個「永續腦」! 並且也積極審視目前我們所服務的每一位業主,應當用哪一種方式,協助他們從管理以及行銷等面向可以導入永續的思維和行動, 目標是幫助其透過分析、評核、和檢視出目前的永續狀態,以及擬定未來的執行計劃,最後落實成可以幫助員工以及消費者,三方共同推動的品牌永續行動。
於此同時,我們也自我檢視目前美門ESG落實的狀態:
美門自2009年創立以來即推動
1.BYOD津貼 (Bring Your Own Devices)
公司不提供電腦、軟體等,鼓勵員工自行配置最適合個人的3C作業設備,並由公司提供補助。
2.教育訓練補助:
公司認同的教育訓練課程,最高可補助至二分之一,並提供上課的假期。
3.2016年開始啟動KID(Karos Input day) 美門員工充電日, 每週利用半天時間進行生活體驗學習, 後來加碼至2020年開始每年兩次移地辦公。
4.2018年開始,支持「員工志工」以公司提供公假兩週, 讓同仁參與「青少年領袖訓練計畫」單車環島計畫
5.2019年開始美門加入共享辦公室行列,啟動永續的辦公空間方案。
6.2020年開始啟動辦公室公務車租賃計畫,以購買「解決方案」,取代購買「車輛」減少資源浪費。
7.2021年開始,啟動周休三日,讓員工利用週五做更有意義的事。
8.2022年啟動永續小學堂內部教育訓練,粉專「永續麻瓜小學堂」啟動。
9.2022年度計畫會議中決議,美門將進入永續時代,思考如何轉型成為最有永續意識的行銷公司,公司LOGO與官網將全面進行調整,目標於2023年四月一日全面改版上線。
永續是一種Mindset
這段時間的學習和探索,我們發現永續是一個mindset,不是一個特定的步驟或做法,它不遠、它不高,它就在你我身邊因為各種創意而萌芽。永續不應該只是改變包裝這種表象環保,而是一種心態,進入思維,融入行為和生活,時時落實,處處改善,只有開始沒有結束。
文化跟生活都是累積,現場跟現場的經驗,是創造參與的過程,而我們希望永續可以從mindset進而成為一種日常的生活文化。
上帝是老闆、地球是最大股東
身為一個基督徒企業主,我深知角色只是管家,公司的大老闆是上帝,管家是一種生活方式,與個人的日常生活、 價值觀、人生目標以及財富的運用息息相關。
管家職份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上帝創造的計劃及上帝創造人類的目的,管家是上帝所信賴的代表,是受造世界的經理(管理者)。芝加哥信義宗神學院新約教授大衛.羅茲在他的文章「創造的管家」 中寫道:「管家的責任更包括明智地管理我們的財產, 因為我們不是真正擁有任何物品、這個世界,包括我們自己,都是屬於上帝的」。
既然,我們並不是擁有人,而是管家,管理所有收入、資產、財產、物品、 時間、才能、和我們自己。在根本上,管家的職分就是行使上帝所賜的權柄來治理祂所創造的一切,藉由對上帝所創造的世界活出祂的關愛、職責、維護、保護和美化,來體現出上帝─我們創造者的形象樣式。
由此,我知道上帝是我的老闆,而地球是這家公司最大的股東,一切要以地球以及地球上的人類所能得到的益處為最高經營考量,這就是落實永續最終的意義與目的。
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世紀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