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餘和夠額

有餘和夠額

總監思想啟2024-3月號
王麗蓉/撰稿

剛過完年,華人有一句吉祥話「年年有餘」,過年到處可見的「春」字,除了是春天到了,也是台語「有餘」的意思。「有餘」是一種心態,多少才叫「有餘」?要「餘」多少?為什麼會想要「有餘」?這很可能是來自於人類心目中想要「積存」的概念,「積存」的心態有著多方面的來源,其中包括心理、文化、社會、以及個體需求的層面,人類有一種自我保護和安全感的天性,擁有更多的物品可能讓人感到更加穩定和有保障。在現代文化中,擁有眾多物品、積累財富被視為成功和幸福的象徵,社群上開箱有錢人的生活,往往都積存大量的奢侈品或是個人私藏。

「積存」是為未來打算,是求一種安全感,是想透過「有餘」產生的自我對未來的把握,這是「積存」資源最大的心態,想要更多的擁有「將來有一天會用的到」的物品,往往在這些無數的「有一天,可能會需要…..」的想法中,於是有了貪心和更大的不安全感。許多的浪費因此產生。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估計,全球每年約有1/3的食物被浪費,相當於13億噸。根據美國能源部的數據,家庭和商業建築中約有30%的能源被浪費在未使用的電器和設備上。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數據,全球有20%的人口缺水,同時也有一些地區由於浪費用水而面臨水危機。根據歐洲環境署的報告,歐盟每年產生約16萬噸的紡織品廢棄物,其中許多是由於無窮無盡購買新衣服的時尚產業所引起的。

到底,對人類而言要「餘」多少才有安全感?比方,許多人心中只要存款低於多少數字,心情就會開始亮起起紅燈,呈現警戒狀態,覺得不安、覺得恐懼。「有餘」 的背後是一股必須要更努力,而且是永無止境的努力,有一種只要不達標就會溺斃的危機感。追求「有餘」的心態反而不能帶給我們更輕鬆、更自在的活著,數字越大、警戒線標準越高,不安全指數更高,也更常帶來無止盡的憂慮和擔心。

聖經的原則卻非如此,在耶穌教導門徒的主禱文當中,祂教導門徒的禱告文是: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飲食,今日賜給我們……。「今日」是需要的那個時刻,而非更早的提供;甚至是為未來預先準備。瑪拉基書也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於你們,甚至無處可容。」 後面這段聖經說到,上帝要對那些從手上已經得到的財貨,提播出十分之一,真誠奉獻的人,賜下無處可容祝福,但是這也不是提早或是預先的給予。

上述這些這些觀念,都完全不符合時下的生活價值、理財觀,甚至是衝突的,金錢是我們在物質生活需要的「代幣」,不是真正可以留到永恆的事物,上帝應許我們的需要被滿足,而且是上帝所「賜」,不是靠自己的辛苦努力,明白上帝供應的原則,可以活得更輕鬆,而且不會浪費資源,用「夠額」(kàu-gia̍h,台語「足夠」的意思)取代「有餘」,更可貴的是不會浪費生命在不必要的憂慮上面,不再追求「有餘」,只要「夠額」就好,這才是最符合ESG的原則,並且更有可能帶來快樂與豐盛的人生。

  •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債, 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陷入試探; 救我們脫離那惡者。聖經 馬太福音6: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