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03

跨世代的「當代人」挑戰

總監思想啟2024-5月號
王麗蓉/撰稿

Z世代年輕人真不知道要什麼?命好沒壓力,每個人口口聲聲都說要找自己、做自己?50+族群準備退休,又不甘心一輩子沒有為自己而活,年輕的、壯年的都有自己的苦衷,大家到底要怎樣才會開心呢?總監為大家提出解答了喔!

拒絕「應該」的世代

營造公司老闆朋友生日,我約他快閃慶生,一見面,發現他正在讀一本,關於如何跟Z世代員工溝通的書。

朋友說: 我不能待太久,等一下要趕回去面試新員工,因為明天有兩個員工要離職。現在年輕人我真不知道他們要什麼?很多職場基本的觀念原則,好像他們都不放在眼裡了。

無獨有偶,上週我趁南下講課,約了一位好朋友見面聊天,好友是位教會工作者,我因為也參與教會年輕人的服務領域,兩個人一劈頭就聊起年輕人這個主題,朋友提到,現代教會最大的挑戰之一是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到底要什麼?一切的「應該」,他們都不想要,任何「說教」他們都不聽,一個星期六天過著自我為主的生活,週日要他們轉換為乖乖聽「道理」的教會生活,這好像再也無法引起他們的興趣。

不要「應該」,難道就活的容易嗎?

這次歐洲旅行,最衝擊我的大概就是「人生方向的追尋」這個主題了。

女兒在臺灣的華德福同學群和德國朋友圈,大都是家世背景不錯,父母這一輩不但是專業人士,給孩子受的教育不差,同時也是具有人文、靈性思維的一群家長,對兒女的未來給予很大的發展空間,不限定他們要過怎樣的生活,不給予制式化的發展路徑。這群年輕世代一來沒有短期經濟壓力,而且對於未來發展探索有很大可能性和創造性,他們看來應該沒有什麼煩惱,想幹麻就幹麻,舉例來說,就像女兒得到我充分的支持一樣,表面上看來就是爽人一枚!但是,事實上,一點都不是如此。

過年期間,女兒臺灣同學在我們家舉行同學會,我請他們一個人一個人分享近況;相較德國朋友圈,這段期間不管在臺灣或是在德國我都有機會跟他們談話,聊聊他們正在做或是想要做的事,原來,沒有既定的方向,什麼都有可能,什麼都可以嘗試,而且沒必要選擇一些程度差或是低階的選項,也不必受限於經濟壓力的限制,差的不想選,也不想只是簡單套框架:當老師、當醫師、當律師、當工程師。心中認為優質的、想要的,可能也不是目前的能力和機會現成就有的,還得一步一步把路走出來;不是完全無助,也不是迷惘至極,但是就是無法確認,也看不到明確的下一步,也怕選了後就被定型,更不甘於平凡和普通,這一群N代年輕人面臨的生命挑戰,其實也是不容易的,跟他們交談的過程,我感受到深深的不安和不確定感,原來不想要「應該」,但是要用什麼補上拿掉「應該」之後的這個空白,也是壓力重重啊!

50+世代也有「不甘如此」的煩惱

回頭來看看這群年輕人的父母輩,這次在歐洲跟朋友聚會聊天,發現大家也都處於生涯的轉換階段,朋友G是跨國出版集團的總編輯,在這個行業已經快三十年,因為企業併購,公司大老闆瞬間換人,服務了一輩子的公司,文化和價值觀立刻改變,與此同時,出版產業也面臨AI導入,哪些人該留?哪些部門該裁?AI能在出版業扮演什麼角色?他們迷惘且失措,G這兩年面對新老闆的政策,部門人員已經大量流失,他深切希望公司資遣他,讓他領完資遣費就離開,但是公司也知道資深人才一旦流失培養不易,在這兩年的拉扯之下,G終於生病了,我到的這段時間,也正好是保險支付他五週修養假期的時刻,掙扎許久,他跟我說,無論五週調養之後的身體狀況如何,他已經決定不再回公司,至於是否能得到資遣,目前正透過律師協助,希望有機會得到他想要的最佳結果。工作三十年最愛的出版編輯工作,如今他決定下一步要暫離出版,重新回到學校進修地景建築。我聽了很心疼,一個人是要受到多大的傷害才會做出:我「暫時」再也不要碰跟這個主題有關的事務,我們年紀相仿,若無意外,約還有20-30年的職涯,目前正是他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C女士法國出生,德國長大,法文、德文、英文三棲,今年63歲,平常創作是用德文,是亞馬遜書版排行的暢銷熱門作者,專門寫女性與勇氣相關的小說,經過超過20本的創作,六本以上的熱銷書籍,她也跟我說,希望再寫一本,最多兩本,她就不想再寫了,一本書創作之前,她要做很多的事前研究,之後還有編輯會議,出版計畫溝通等等,寫作期間,必須全心投入,非常耗能量,家境本來就富裕的她,寫作是興趣,根本不必為生活再打拚,她也思考下一步她還可以做什麼?算是人生另外一個最後階段要投入的領域。

生活在亞洲,一輩子沒有離開臺灣的我, 45歲開始我就思考,我的人生還有哪些可能性?47歲重返校園學習,進修碩士課程中不小心考上博士班,不是計畫中的開始念博士,我也希望50歲之後可以做些過往沒有做過的事,探索人生其他可能性,拿學位對我不是目標,學習新事物,認識這個世界的豐富多變才是。

這樣也可以的人生

前一陣子上阿里山,發現朋友在路上「撿了」一個美國女孩Sara,她用搭便車的方式在全世界旅行,住就是住沙發客,是一個猶太人,不吃豬肉、不喝含酒精飲料。Sara剛從大學畢業,主修地理學和海洋學,正在透過旅行思考自己的下一步要做什麼?

她說她雖然是猶太人,但是她跟以色列沒關係,她也認為大部分的美國猶太人都和以色列的猶太人沒有什麼相關,大家可能都誤會了,她甚至連以色列也都沒有去過。來自賓州的她家裡當時還在下雪,對於台灣的高溫她非常的難適應,但是下一個目標卻是要往墾丁前進,並且離台後下一個國家是要到印度再待三個月,我於是祝福她必須好好和高溫的天氣相處。

問起她還要旅行多久?她說其實她想繼續旅行下去,但是美國的媽媽對於她年底不回家過猶太的光明節有點不太能接受,所以可能就是會在過節的時候回家一下吧?!

那一天我要下山搭高鐵,她請朋友順便把她丟在高速公路旁,讓她可以繼續往南走,我看前面有警車,提醒她可以開口問問警察,台灣警察都很和善,有可能直接就帶你往南走了,但她看起來好像不好意思跟警察先生表達什麼,不過後來聽說才走不到兩步路,就有好心人士載她上路往南了。

我心想,人生這樣也可以,我到底在怕什麼?

活出「怎樣都可以的人生」

不論是想要挑戰一切「應該」與不接受「本來就應該怎樣」的Z世代,或是我們這群50+、60+,還在持續思考人生的可能性,不甘於平凡走完一生,想要努力開創另一種生活可能的壯世代。 我不會一語概括說年輕人很好命,不必為經濟煩惱;我也不會說這一群日子已經過得不錯的50+、60+是自己找麻煩,明明只要好好退休就好,偏偏自尋煩惱,搞東搞西,都幾歲了,還在想這些!這跟幾歲根本沒關,有30歲就老了人,也有100歲還不老的靈魂,活著的每一天都有意識要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打破框架、活出獨特的生命樣貌、創造出自己的差異化人生的活法,不只要追求「這樣也可以」,更是「要怎樣活都可以」,這才這枉來人間走一遭,人生最有趣之處應該就是這種創造獨一無二活法的過程吧!

  •  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 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聖經  腓立比書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