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蓋茲離婚、IE終結更大條的微軟頭條,竟然是……
這段時間微軟幾乎天天站上頭條,不論是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宣布離婚27年髮妻新聞,抑或是終止使用超過25年,市佔率一度高達市佔使用9成的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兩者都是足以引發世界級轟動的大頭條。
但是,這兩年微軟真正的大事卻是「獲利攀升」,股價不斷刷新歷史新高,市值直逼2兆美元大關!在這爆發性成長的背後,你知道嗎?好幾年前,微軟因為錯過移動互聯網的時代,遭受幾大科技巨頭絞殺,市值跌落剩不足3000億,股價更是只剩20~30美金,那段時間又被戲稱為「失落的十年」,但如今卻浴火重生,獲利歸來,到底為什麼會有如此大戲劇化轉變,以下美門來為你解析其中的奧祕。
一、PC霸主微軟的傳奇之路
微軟(Microsoft)是美國一家跨國電腦科技公司,以研發、製造、授權和提供廣泛的電腦軟體服務為主,最為著名和暢銷的產品為Microsoft Windows作業系統和Microsoft Office辦公室軟體。
1.緣起-哈佛大學中輟生,打造微軟王國
“ 讓每個家庭,每一個辦公室,都有一台電腦 ”
~比爾.蓋茲(Bill Gates)
微軟公司於1975年由比爾·蓋茲和保羅·艾倫創立,兩人從小認識,也是高中同學,同時對電腦編程充滿激情。1975年1月,MITS公司(第一家微型電腦公司)發售了Altair 8800大眾化微電腦和遙測系統,他倆注意到可以為其編寫一個BASIC直譯器賺錢,於是他們致電給Altair 8800的發明者,提出在該系統中執行BASIC,發行公司感到十分有趣,最終聘請兩人進入公司執行開發工作,並成功開發出「Altair BASIC」(Microsoft BASIC的前身)讓他們賺到人生第一桶金,於是蓋茲離開哈佛大學,並搬到新墨西哥州,同年4月4號,微軟正式成立。
2.火紅-IBM成為進入市場跳板
微軟在1980年開發了UNIX作業系統業務,叫做Xenix,並聘用聖克魯茲作業改編該作業系統以應用於不同操作平台,公司也在發表後逐漸受到歡迎,並鞏固了市場的霸主地位,同年11月,微軟獲得IBM公司的合同,為即將到來的IBM個人電腦提供作業系統軟體,據傳當時微軟手上並沒有足夠的時間開發系統,於是向當時一間電腦公司購買,並更名為自家產品「MS-DOS」授權給IBM使用,而後再與其他OEM廠商談判,將經過更改後的MS-DOS系統安裝到非IBM新電腦上,經過一番波折,微軟最終成為了多數個人電腦作業系統的系統供應商,完全改變了當時電腦業的規則和生態。
3.上市-壟斷系統供應鏈
80年代中期,微軟和蘋果合作,開發蘋果視窗作業系統下的應用軟體,因為蘋果的作業系統與微軟的DOS系統截然不同,蓋茲很快發現了其潛在價值,並於1985年推出了首款Microsoft Windows的零售版,並在市場上迅速流行,1986年3月13日,公司正式上市,股價迅速竄升,為微軟締造了4位億萬元富翁以及12000位百萬富翁,1990年,微軟推出其辦公套件Microsoft Office,該軟體綁定了辦公室生產力應用程式,如Microsoft Office Word和Microsoft Office Excel等。5月22日,Windows3.0面世席捲全球,微軟逐漸取得了在作業系統市場上的壟斷地位。
同時也在這段期間,因爲其壟斷地位,蘋果對微軟提出了版權訴訟,官司持續了許多年,後來,蘋果公司因為資金短缺,賈伯斯給比爾·蓋茨打了一通電話,終結了兩家的官司糾纏,1997年8月6日,微軟花費1.5億美元收購蘋果公司的非投票股票,換取了蘋果放棄控告微軟侵犯版權的官司。
4.巔峰-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作業系統
2000年1月13日,比爾·蓋茲將微軟執行長的位置交給史蒂夫·巴爾默,並為自己創造一個新的職位「首席軟體架構師」(Chief Software Architect),2001年10月25日,微軟發布Windows XP,穩定出色的性能使其成為史上最受歡迎的作業系統,2011年9月底前,市場占有率達42%,2007年1月,Windows XP的市占率達歷史最高水平,超過76%,Windows XP成為有史以來銷量最大及最常用的作業系統,2008年6月27日,蓋茲完全退出管理層,除了重點項目加以指導外,而其餘時間都只當公司顧問,並讓首席執行官史巴爾默全權掌控微軟。
5.錯過-帝國傾頹,失落的十年
2007年1月30日,Windows Vista正式對普通使用者出售,這是Windows歷史上間隔時間最久的一次發布,但其銷售卻也最為慘澹,同年賈伯斯發布「iPhone」,2008年Google推出「Android」系統,智慧手機時代正式來臨,面對如此劃時代性的劇變,鮑爾默更曾於2007年時宣稱「iPhone不可能佔據很大的市場比重」,其並未認知到危機的來臨,雖然微軟有嘗試與它的競爭對手蘋果和Google的現代化行動作業系統維持距離,卻並不認真看待,而是讓發展軸心依然以PC作業系統為主。
2009年10月22日,微軟推出Windows 7,此系統被認為是windows系統中最好用的一版,卻仍然抵抗不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之後幾年,PC市場開始陷入了長期下降的困境之中,而微軟的核心戰略,依然圍繞在windows系統與pc之間,致使其錯過了社交媒體、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良機,更在搜索、瀏覽器、音樂播放器、客廳網絡等領域也盡數敗給了幾大科技巨頭,既使公司有另外成立雲計算與移動互聯網業務部門,卻與windows部門彼此仇視,始終不被重視,從2007年至2014年包爾默在位期間,微軟市值一路下滑,最低跌到不足3000億,平板電腦、互聯網、雲計算搜尋領域市占率更是佔據不到5%,遭到各大科技巨頭夾殺,即使如此,鮑爾默在微軟工作的最後一年,依然認為「在微軟,沒有什麼比windows更重要的了」,而忽略時代環境的改變,科技日新月異。這段時間的微軟,由原本充滿創新,改變世界的原動力,滋生出傲慢、封閉、自大的企業文化,雖然看不見也摸不著,卻正是不斷侵蝕微軟創新根基的矛盾之處,作為第二任CEO的鮑爾默,更被評為全美最糟CEO,在其宣布預備退休當日,股價應聲大漲8%,令人唏噓不已。
將時間撥回2014年,當時的微軟陷入黯淡的谷底,智慧行動裝置時代完全是蘋果iPhone與Google Android系統的天下,微軟的視窗系統在手機的市佔掉到不足4%,砸72億美元併購諾基亞手機事業也看不到前景,面對如此絕望的牌面,很難想像到底該如何挽救,75%的企業轉型以失敗告終,但卻有那麼一人扛起一切,帶領迷失在互聯網世代的微軟重新崛起,站回巔峰,以下就來看看他到底是如何辦到的!
二、帶領微軟重返榮耀的男人:薩蒂亞.納德拉
2014年2月,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接替史蒂夫.巴爾默,成為新一任執行長,這位有著「暖男」之稱的溫柔CEO,花費不到四年時間,在雲端業務上急起直追,更在人工智慧上領先,帶領公司從原本市值腰斬重回歷史高點,更一路突破至今,中間一度超越Google和Apple。他到底做了什麼?
1.納德拉的關鍵第一步 一 刷新使命(Hit Refresh)
“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乃至每一個社會,在到達某一臨界點時,都應點擊刷新—重新注入活力,重新激發生命力,重新組織並重新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
—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 Microsoft CEO
納德拉上任後的第一步,首先思考的是微軟的使命,一提到使命,相信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那不就是依據掛在牆上的口號嗎?這會和提昇業績有關係嗎?納德拉卻不這麼認為,他知道這是企業經營最重要的事。
1-1使命是什麼?不是口號,不是漂亮的標語,而是……
“一個公司的使命就是他靈魂的表述,是指一種最自然的表露、內心的聲音,我們必須要回答:這家公司是在做什麼?我們為什麼而存在”
—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 Microsoft CEO
簡單來說,使命就像是一個企業的根基,是一切的源頭,意思如同特斯拉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所提的第一性原理,重新確立使命感這件事極度重要,假若企業的使命亂了套,或是無法引領公司,就如同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缺少了北極星,將永遠無法前進,因此納德拉所做的第一步是重新定義微軟的使命,在過去,微軟的使命是基於創辦人比爾·蓋茲所提的「讓每個家庭,每一個辦公室,都有一台電腦」,他發現,這個使命存在兩個問題,首先,這更像是一個目標,而非最終目的,目標往往是有限的,一旦完成,也意味著終結,而最終目的卻是無限的,其背後所代表的是價值追求,再者,這個使命在2014年當下,也產生了邏輯謬誤,30多年前蓋茲當時的時空環境背景下,這個目標非常明確,也具備極大的挑戰,但當場景轉換到現在,微軟早已在近十年前幾乎達成該目標,該使命觸碰到了極限,變成過時又累贅般的存在,那該如何是好?
延伸閱讀《向大師學行銷~伊隆.馬斯克特斯拉創業秘訣「第一性原理」解析與行銷應用六步驟》
1-2谷底翻身的關鍵行動-重新定義使命
發現問題後,納德拉不斷反思,「蓋茲開發電腦和系統時,背後的動機為何?」,並接著向自己提了兩個問題,「是什麼激勵了我們開發電腦?」、「為最原始那台電腦敲下第一行程式碼時,背後的精神意義為何?」,依循著兩個直擊靈魂的提問,納德拉最後總結出了一個結論,「為了給予他人賦能」,蓋茲之所以開發電腦、開發office軟體,皆背後的力量是為了服務他人,為世界、個人、辦公者們賦能,讓大家能因為電腦和應用系統提高自己的生產能力,所以微軟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打造「可以賦能他人的產品」,並以此為核心,重新定義刷新微軟的使命。
“賦能全球每一人、每一個組織,幫助他們成就不凡。”
—微軟的新使命
依循此獨一無二的核心使命,微軟的發展奠定了新的商業基石,納德拉運用其強大的邏輯思維來激發變革,打造新文化、發展新戰略。
2.納德拉的關鍵第二步 一 刷新文化
“我們能否真的建立起一種文化,不斷推動人們學習,培養新的能力,這將決定一間公司還能存活多久 ”
—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 Microsoft CEO
納德拉曾在訪談以及書中多次提到,公司是否能夠基業長存,取決於公司的使命與文化,因此刷新微軟的使命後,緊接著著手刷新的部分便是文化。
2-1文化是什麼?
文化一詞,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是由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首次使用拉丁文「cultura animi」定義,原意是「靈魂的培養」,由此衍生為生物在其發展過程中積累起跟自身生活相關的知識或經驗,使其適應自然或周圍的環境,是一群共同生活在相同自然環境及經濟生產方式的人所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潛意識的外在表現。
企業文化的建設對於微軟的重啟佔據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微軟的案例中,納德拉提到的文化比較像是一種思維模式,是一種組織思考和行動的方式,由個體思維組成的複雜體系 ,其探討的並非文化本身的內容,而是文化的載體們的思考方式,這一切源自於一本書《終身成長》,書中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 ,作者將世界分為兩種人或兩種思維方式,其一是絕大多數人擁有的是「固化型思維」(Fixed Mindset),背後的含義是人的能力是天生的,是固定不變的,而另外一種為「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代表人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改變的,也就是說,人的未來與成功是可以遞增的,納德拉認為微軟就屬於一種典型的「固化型思維」,擁有這個思維的企業,內部員工都需要通過競爭來證明其聰明與價值,因此同事之間彼此抗爭,且絕不能出錯,一但出錯就會遭到其他人幹掉。
如同上述調侃漫畫圖,當時微軟內部員工如同畫中描繪,彼此之間明爭暗鬥,企業內的新興部門,都被Windows作業系統部壓制無法出頭天,也因為此景,納德拉在刷新文化上提出兩大新政,「擁抱同理心」與「培養成長型思維」。
當時微軟內部員工如同畫中描繪,彼此之間明爭暗鬥,企業內的新興部門,都被Windows作業系統部壓制無法出頭天,,納德拉在刷新文化上提出兩大新政,「擁抱同理心」與「培養成長型思維」。
2-2刷新文化一:擁抱同理心
在鮑爾默時期,微軟採行名為「Stack Ranking」的員工考核制度,意思就是,每次考核中都要對員工們進行排名,部門中排名靠前的員工會得到提拔,排名中斷的人可以安全過關,而排名靠後的則會被淘汰,也因此養成同事之間慣於爭鬥,而納德拉上任後隨即廢除此制度,並以「擁抱同理心」為核心,新的考核方式不僅考核個人工作執行狀況,同時考量員工之間如何在他人工作的基礎上展開自己的工作,以及如何讓自己的工作成果為他人所用,這促使了同事間更多合作交流的機會,也讓彼此之間的工作與相處上,更能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
2-3刷新文化二:培養成長型思維
同時間,納德拉宣布自己為公司的首席文化官,以身作則,將微軟的固化型思維導向成長型思維,每天都檢查自己的每一個業務決定,看它是否有助於微軟成功轉型,並且致力於把此文化滲入到日常工作當中,例如公司自助餐廳的餐巾架上和杯子上印有鼓勵員工終身學習的文字,電梯門上裝飾著「善於傾聽」的文字等等,也因此,在其思維轉變後,公司的業務也傾刻改變,不再將自身禁錮於不斷下滑的PC市場中,也不再視自己以外的人都是敵人,而是轉向不斷攀升的互聯網世界,將目光放在業務的增長上,同時聘請一位高級經理人,授於其任務為跟矽谷的每間公司成為好友,因此現在的微軟,不僅結束了內鬥,重振士氣,更改變了先前完全以Windows為中心的戰略,在雲端計算、人工智慧等領域,也獲得強大的競爭力,所以企業的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更不是書面上的白紙黑字,而是隨著企業的發展階段而出現改變,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與思維模式。
3.納德拉的關鍵第三步 一 刷新戰略
擁有使命和文化後,戰略隨之清晰。相較於其他面臨轉型的公司,一般來說都會放棄既有的業務,轉以當時市場所缺少的內容為發展目標,但納德拉卻不這麼想,他認為微軟獨一無二的的核心使命才是關鍵,微軟必須擁抱只有微軟才能帶給世界的東西。
3-1微軟的優勢是什麼?
微軟是提供生產力和平台的專家,是為他人賦能的專家
—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 Microsoft CEO
3-2微軟新戰略
|刷新戰略三要點|
1.重塑生產力和業務流程
微軟渴求協助所有人提高生產力,無論他們生在何處,也無論他們使用何種設備。
2.開發智能雲平台
建構智能雲平台,協助新創公司、中小企業、大公司等企業提升智能運算。
3.個性化計算
打造個性化計算,方便進行跨設備的無縫接軌。
並按上述三個基本原則,以新使命推動新戰略「移動為先,雲為先」。
3-2.1新戰略1:移動優先
過去Office系統一直為微軟的主要收入來源,但這個系統又只能在建構Windows系統的電腦和Windows Phone上運行,其中Windows Phone在當時佔世界手機比例只有1%。
依循使命:
首先將系統開放至傳感器與物聯網的領域中,目標是贏得數十億互聯網設備的市占率,而非不斷憂慮萎縮中的電腦市場。
第二,將Windows的授權費全免,提供給所有廠商使用, 並全面推出Office系統在其他移動互聯網的平台上使用,包含Apple的ios系統與Google的Android系統,更在自家微軟的發佈會上,使用iPhone演示微軟的App,成功將其系統開放給過去的最大競爭對手。
第三,將Office系統移動到雲端上,成為「Office365」,從原本的授權費變更為訂閱制,2018年,個人版付費用戶已經突破了2700萬,高度成長超過45%。
最後,在2018年3月29日,Windows併入體驗及設備事業部,過去Windows的名字在黃金歲月中幾乎比Microsoft還重要,如今,Windows名字消失了,Windows部門也消失了,比爾·蓋茨對此更是讚譽有加,稱其大膽有魄力。
3-2.2新戰略2:雲端優先
除了Windows和Office外,雲端運算部是微軟第三大部門,而納德拉正就是因為在這在個部門的卓越表現,而促使其成為第三任CEO。2011年,他被指派為部門中計畫「赤犬」的負責人,這是一個非常邊緣化的小團體,而計畫的業務正是孵化雲端計算,與外部做個對比,當年亞馬遜AWS的收入已經高達數十億美元,微軟卻只有不到百萬美元,在幾乎沒有人看好的領域中,納德拉成功說服當時部門的團隊夥伴,將部門的主力業務由原本的服務器和工具銷售,轉向幾乎沒有任何收入的雲端運算發展,這可以說是非常違背常理的判斷和支持,作為一名企業員工,要求自身放棄獎金這事本就極為困難,更晃論要說服團隊中的每位夥伴,在雲端優先的戰略下,他使用的策略為何?
亞馬遜AWS(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作為其最大競爭對手,主要客戶為中小型企業,尤其是新創公司,但卻無法負荷得了大型公司複雜的計算服務,由此切入,微軟原有的優勢即是服務這類大型企業客戶,有別於亞馬遜,微軟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Microsoft Azure包含混合運端與智能雲端,功能上來講,他並沒在技術上突破或超越許多,但卻從不同的角度切入,關鍵在於「與其更好,不如不同」,對這些大型企業而言,微軟並非提供更好的雲端服務,而是獨一無二的雲端平台,一鍵按下即可整合所有工具,而他升任CEO,集合第三方開發技術,不斷發展此業務,Microsoft Azure的收入佔比,由2015年的5%,上升至2019年的33%,如今,微軟與亞馬遜的雲端運算服務並駕齊驅,不分軒輊,誰能想到,當年差距數萬倍的垂死企業,如今竟能重新崛起,並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三、總結
刷新使命一重新發現企業靈魂,再創新商機
回顧微軟浴火重生的歷程,最關鍵之處在於企業使命的刷新,在納德拉的認知中,他認為企業有魂,一個企業的誕生,可以為這世界帶來什麼意義,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核心是什麼,這些事很重要,必須先釐清,既使是公司的創辦人一開始所認定的方向,也不一定正確,隨著時代改變、科技革新,人類的世界不斷變動著,企業使命也會隨之調整,所以需要透過不斷提問直擊靈魂核心的問題,才有可能找到那個答案,也許未來還會有新的CEO再度幫助那個時代下的微軟重新刷新使命。
但不論如何,從微軟的成功案例中可以得到,使命對企業的重要性,有了使命,才有企業文化,推動業務發展的戰略也才有憑有據,而不僅僅只是順應市場的需求隨波逐流,「刷新」(Refresh)是任何期望長時間產生持續影響力的個人或機構都必須要做的,從個人、企業至社會,乃至整體人類文明社會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因此,當你面對挑戰而感到無法生存時,問問自己,你的使命為何,你期望為這個社會帶來什麼價值!
這也是美門整合行銷一直強調品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找到槓桿支點,而這個槓桿支點,不僅是差異化優勢,更甚至只有你的品牌才能帶給世界的價值,而這個價值也將帶出無可限量的獲利機會。
你的企業也需要「刷新」使命(Refresh mission,Brand refreshing)嗎?
如果您也期待更新到另外一個事業高峰,
歡迎和我們聊聊,申請免費品牌諮詢美門整合行銷